超百亿!美妆原料融资爆了!

  科研动态     |      2025-08-07 11:07

  

超百亿!美妆原料融资爆了!(图1)

  2025年,美妆原料领域的投融资浪潮仍在延续,甚至刷新了国内原料融资纪录。

  最为典型的是,近日环球新材国际以约56亿元收购德国默克,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化妆品原料最大的一笔收购案。

  无可否认,近年来,美妆赛道资本的目光越来越聚焦于以原料为代表的上游企业。据青眼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至7月,国内至少有24家美妆原料相关企业完成投融资。

  2025年以来,美妆行业原料端投融资与收并购热度不减。据青眼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至7月,国内美妆原料领域至少有24家美妆原料相关企业完成投融资,总投融资金额超106亿元,市场热度依旧高涨。

  从原料类型来看,资金主要流向重组胶原蛋白等热门赛道。可见,行业对合成生物技术及功效型原料的持续追捧。

  从融资进度分布来看,2025年1-7月美妆原料领域呈现出全周期融资特征,涵盖天使轮、Pre-A轮等早期融资,B+轮、C轮等成长期融资,以及战略投资、股权融资等成熟期资本运作。

  这一现象充分表明,资本正在系统性布局美妆原料产业链,从初创企业的技术研发到成熟企业的产能扩张,各发展阶段企业均获得资金加持。

  从融资金额来看,获得亿级的投融资企业共10家,分别是德国默克、粒影生物、Centrome Inc.、瑞德林、依诺基科、杉海创新、未名拾光Veminsyn、聚源生物、锦波生物及仅三生物。

  其中,环球新材国际以约56亿元收购德国默克无疑是今年国内最大的美妆原料收购案。据悉,环球新材国际希望通过收购默克集团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借助后者成熟的跨境电商渠道与本地服务体系,实现更高效的国际客户触达,优化全球供应链,加速全球化布局。

  与此同时,国内头部重组胶原蛋白企业锦波生物获得养生堂34亿元股权融资规模,同样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而从获融资企业成立时间来看,呈现出显著的梯队化特征。企业成立年份从2008年锦波生物,到2024年成立的新诺贝等新锐企业,时间跨度长达16年。

  其中,在2020至2025年间成立的企业较多,共有15家,占投融资总数的63%,包括成立于2022年的粒影生物、2023年的益思特生物等。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妆原料赛道新兴企业更受资本青睐。

  整体而言,化妆品“芯片”之争愈演愈烈:资本持续加注、新老势力交锋,推动技术迭代与赛道竞争不断提速。

  超106亿元的美妆原料融资,资方所关注的要点究竟在哪?据青眼不完全统计,今年获投企业最多的当属合成生物相关企业,数量占总投融资比例的63%。

  事实上,合成生物可谓是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备受各国政府、学术界、产业界、资本圈的高度关注。在美妆行业,合成生物被视为打造自主原料“芯片”的源头活水,也正以迅雷之势崛起。

  从融资情况来看,头部企业表现尤为突出。除锦波生物的34亿元投融资外,瑞德林凭借超5亿元的C轮融资领跑赛道,聚源生物也获得超亿元的B+轮融资。从这一方面来看,资本对于有一定规模的成熟企业更“舍得”。

  例如,国内绿色活性原料领军企业瑞德林已实现司美格鲁肽、S玻色因、麦角硫因、蓝铜肽等数十种绿色活性原料的规模化量产,累计为功效护肤、生物医药、营养健康、动物营养等领域的超2000家知名企业提供高品质绿色活性原料,也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成功打通从研发、量产到商业化落地全流程的合成生物企业。

  在2025年上半年获得融资的美妆原料企业中,重组胶原蛋白相关企业数量位居榜首,共计7家,分别是锦波生物、聚源生物、君合盟、肽源生物、粒影生物、未名拾光Veminsyn、佳惟达生物。可见,重组胶原蛋白原料依旧是资本眼中值得“押宝”的“宠儿”。

  值得一提的是,这7家中,锦波生物、聚源生物、粒影生物、未名拾光Veminsyn凭借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均获得了亿元级的融资支持。

  例如,被称为“北交所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的锦波生物,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是目前该领域唯一一个实现植入级三类医疗器械技术突破并完成产业化的企业。据了解,该笔融资将全部用于人源化胶原蛋白FAST数据库与产品开发平台建设项目,以及补充企业流动资金。

  而聚源生物则是国内最早实现毕赤酵母体系下重组胶原蛋白吨级产业化企业之一,成功构建覆盖I型、III型、Ⅴ型、纤连蛋白等胶原蛋白的多型谱产品矩阵,已成为具备全球最大产能、最丰富型别体系的重组胶原蛋白供应商之一。

  在这其中,成立时间最短的粒影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改造、酶合成与改造等核心技术方面成果显著,亦是行业内首个实现三螺旋胶原蛋白高效表达和低成本量产的企业。

  而获得欧莱雅与纳爱斯两大集团青睐的未名拾光Veminsyn则成功研发了“Time-Col17”,其是首个获PCPC收录的XVII型胶原蛋白肽原料,且已实现量产,并应用至多个美妆品牌的产品中。

  由此可见,在合成生物技术蓬勃发展,重组胶原蛋白赛道持续火热的当下。资本明显向具备技术壁垒和产业化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凸显。这也意味着,在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认可,并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事实上,当前美妆原料行业的投资热潮不仅体现在被投企业的技术方向上,更反映在投资主体的结构性变化中。

  值得一提的是,南宫28娱乐平台南宫28娱乐平台头部美妆企业正通过多元化方式深度参与这场“原料芯片”争夺战,仅2025年上半年就有欧莱雅集团、养生堂、纳爱斯集团、丸美生物等至少4家知名美妆企业通过战略投资或产业合作布局上游原料领域,而这种产业链纵向整合趋势也预示着行业竞争已进入核心技术掌控的新阶段。

  例如,今年5月,专注于生物活性材料创新研发和生产制造的AI生物科技公司——未名拾光Veminsyn获得来自欧莱雅集团、纳爱斯集团的近亿元战略融资。同时,未名拾光与欧莱雅集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未名拾光的植物愈伤组织技术与AI驱动研发平台,共同推进可持续美妆解决方案及前沿科技应用。

  另,未名拾光Veminsyn也是2023年“欧莱雅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的优胜企业。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Vincent BOINAY)曾表示,“作为‘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的获胜企业,未名拾光凭借其独特的生物技术专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相信其科技创新对新型可持续原料的开发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今年2月,获得中科创星独家投资的千万元级别天使+轮融资菁萃生物曾在天使轮获得芭薇生物融资;今年4月,拉芳家化通过战略性投资,持有肽源生物18.78%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以及养生堂以34亿元重注锦波生物,创下今年目前最大原料投资纪录。

  除此之外,国内美妆品牌也正加快新原料备案步伐,以加速向上游原料领域渗透。

  截至目前,2025年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量已达93款,已超2024年全年90款的总量。其中, 至少有10家美妆品牌公司备案了19款新原料。

  以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为例,其上半年已完成白刺花籽提取物、滇牡丹籽油、马兰提取物及长梗冬青苷四个新原料备案;国货品牌林清轩也成功备案了浙江红山茶籽油新原料。这一趋势也反映出美妆企业正加速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通过原料创新构建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

  可以说,美妆品牌通过自研或投资原料企业布局上游,一定程度上加速推动了行业产业链整合。

  整体而言,头部美妆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码原料端布局。其通过资本手段深度绑定优质原料企业,在锁定稀缺产能的同时,更着力争夺核心技术主导权,推动传统供应商向战略合作伙伴升级,而这一趋势正在深刻重构美妆产业的竞争格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